挂烫机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挂烫机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结伴养老安享晚年【消息】

发布时间:2020-09-15 11:22:09 阅读: 来源:挂烫机厂家

记者采访时见到了空巢姐妹团中的4位老人。

太原市杏花岭区有这样一个小区,五六位退休老师的老伴过世了,儿女们忙工作,空巢老人们自发组成一个老姐妹团,一起吃饭,一起锻炼,生活上互相照应,生病了相互照顾,互留着子女们的电话,以备不时之需。这几位老师最小的75岁,最大的86岁。9月20日,记者见到其中几位老姐妹,听她们讲述“不是亲人胜似亲人”的温情故事。

“没有保安,我们就是保安”

20日上午9时15分,社区工作人员陪着记者来到位于北肖墙的杏花岭区教委宿舍楼。这是个老小区,大门是两扇铁栅栏,虽然设施陈旧,但进入院内看到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地上打扫得很干净,靠墙的大小花盆里种着的花,争奇斗妍,健身器材擦拭得干干净净。老姐妹之一的张若兰在2单元102号住,到了门口,社区人员喊了一声“张老师”,里面立即传出一声“进来吧”。记者一看,纱门虚掩着,防盗门大开。“我进来时,见咱这小区没有保安,您还大开着门,不怕丢东西?”记者问。“没有保安,我们就是保安。”82岁的张若兰老人说完爽朗地笑了,边笑边把大家迎入屋子,“我们在这儿住了30多年了,一有时间就相跟上溜达,有陌生人进来都认识,不说清自己是谁、要找谁不让进。姐妹们互相给看着门,治安可好了。”她说。“她们7点就去锻炼身体,走之前还敲我的门了,我说有几件衣服要洗不出去了。10点她们就回来了,我这儿是‘根据地’。”张若兰介绍道,她们早起晚睡、外出都要打招呼,生怕谁病了大家不知道,“不用敲门,推门就能进。谁家新雇了保姆,我们都要帮着看住点,怕有个闪失。”张若兰口中的“她们”,是75岁的闫素娟、79岁的王未凤、86岁的李兰舫、76岁的郭晋英。几天前,她们队伍里还有69岁的梁金儒,她是惟一一个老伴健在的,由于住在5层,上下楼行动不便,前几天刚搬到北辰花园住。“19日,你来的时候,我们就是去梁老师家新房里聚会了。”张若兰解释了记者19日采访扑空的原因,“梁老师的孩子开车来这儿接上我们,梁老师两口子给我们包了饺子,还在饭店里订了几个菜,我们吃得可好了。”她说。几位老人生活基本能自理,但想吃顿好的,她们就搭伙一起包饺子、烙烙饼。闫素娟有一次生病输液回来,张若兰给她端来一碗焖面,病了不用饿着肚子做饭,她很欣慰。“谁家子女的电话我们都有,万一遇上啥难事,第一时间就能帮忙联系上。我们比亲人还亲,子女们在外边工作也放心。”张若兰说。

“我下个月就有新手机了”

10时整,闫素娟先从外面回来,中长卷发,戴着大框眼镜,身穿紫色开衫内搭刺绣T恤,时尚感扑面而来。“您好年轻啊!一点儿也不像老年人。”听到记者夸奖,她有点不好意思:“往年轻里打扮呢。”说完又补充了一句“头发都白了。”“好看着呢,千万别染黑,现在流行这个颜色,叫奶奶灰。”记者开玩笑地安慰说。听到流行,旁边的张若兰很高兴,用手捋了捋自己的花白头发,“都不染黄的、红的啦?”脸上的皱纹满含笑意。“我还真是个时尚的人了。”闫素娟拿起手机,走到记者跟前,开心地给记者看她旅游、聚会的照片。照片里是她在国内外很多地方的留影,戴着帽子、搭着围巾,摆着各种pose,看起来很洒脱。闫素娟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,可惜姐妹团年纪大了跑不动,她每次回来都给大家带点当地特产、讲讲各地风土人情、看看旅行中拍的照片。在老“姐妹淘”眼中,75岁的闫素娟是年轻人,也是她们看世界的窗口。除了旅游,闫素娟也喜欢各种新鲜事物,比如玩微信特别溜。在她的影响下,王未凤老人第一个淘汰了老年手机,换上智能机,最近闫素娟正在教她怎么用。聊天中,李兰舫、王未凤陆续回到“根据地”。听到大家聊微信使用,王未凤说:“我还不会玩呢,不过我不愿意问孩子们,怕他们说我笨。”老人返老还童了,攀比起来比孩子还“虚荣”。张若兰见两个姐妹玩上微信急了,说前段时间跟儿女们叨叨要换手机,儿女们一再解释,不给买不是因为钱,是怕她玩得眼睛坏了。可最终经不住她软磨硬泡,儿子答应下个月从上海看孙子回来,给她买一个智能机。这两天,张若兰一见闫素娟教王未凤玩微信,就跟她们说:“我下个月就有新手机了。”见闫素娟和记者扫码加了微信,张若兰又说了一遍,“下个月我就能玩微信了。”“到时候我给你转载历史类的文章。”闫素娟回应道,说完又转头朝向记者,“老了老了,还赶上高科技了,你说这时代多好。”

“我要跟姐妹们在一起倒歇”

几位老人性格开朗、健谈,她们对生活很知足,和她们聊天,有一种舒服自在的感觉。“我们这院里邻居没红过脸,孩子们都孝顺,我们一个月有三四千元的退休金,足够生活。还有啥不满意的?”李兰舫告诉记者,她年纪最大,姐妹们对她很照顾。前两天上火了,嗓子疼。早上7点多从沃尔玛买菜回来,捂着脸,张若兰见状,赶紧给她熬了一大碗绿豆冰糖水,李兰舫喝下去,第二天就好了,“头疼脑热,感冒一半天,根本不用惊动孩子们。”由于老姐妹们互相照应着,老人们都不愿去孩子们家里住。“孩子再孝顺,也不如跟姐妹们在一起自在。”李兰舫的儿子是做生意的,经济宽裕,在三亚有房子,去年一过国庆,就把李兰舫接到三亚过冬了,三亚空气好,居住环境也好,可李兰舫想姐妹们,今年说什么也不去了。“那地方去上一次就行了,我要跟姐妹们在一起倒歇。”在李兰舫看来,几位老姐妹退休前都是老师,同行之间有共同语言,在一个院里住了30多年了,生活经历也相似,大家能交心,要多自在有多自在。要想活得高兴,身体要好、心态要好、家庭和谐、经济独立,还得有一群朋友。这是闫素娟这些年总结的幸福之道,她们抱的这个养老姐妹团,就占尽了她说的这几方面,所以活得无忧无虑。不知不觉中,采访临近中午,闫素娟的儿媳妇来看她,她提前准备了茄子、莜面。眼看午饭时间到了,李兰舫、张若兰、王未凤准备搭伙吃,一个和面,一个择菜,一个掌勺。她们已经习惯这样了。“我们吃的都是最新鲜的蔬菜,一个南瓜那么大,吃不了,一家切一块就分了。”李兰舫用手比了一个大南瓜的手势,逗得大家哈哈笑,“啥东西都分,闫老师前两天烙了玉米面饼子,一家发了两张。这在其他居民楼做不到。”记者离开时,提出给她们照张合影。张若兰赶紧去换了件花色开衫,回来欢呼着说要照美人相了。照完相,都跑过来看自己拍得美不美,那种怡然自得的神情写满眼角眉梢。

“这几位老人太给力了”

说起姐妹团的老姐妹们,社区主任牛巧青赞不绝口。最近要选楼院长,牛巧青发现院子里这几位老人个个都是楼院长,很配合社区工作,最省心了。牛主任举例说,2014年,考虑到这个院子里坑坑洼洼,老人多,决定给他们修路。可当时院子里有几家都搭着小房子、小棚子放东西,拆不了不能修。张若兰老师带头收拾了自己家的杂物,又挨家挨户上门动员。“这几位老人太给力了,号召力也强。”牛巧青说,她们一声令下,拆,社区还没出面,家家都拆了。施工时要用水电,住在一层的李兰舫主动让工人接上她家的,这几位老人每天还给工人们准备茶水,特别热心。2015年改集中供暖,供热推迟了十多天,老人们通情达理,都表示理解,让牛巧青很感动。社区每个月有活动,几位老人也是准时去参加。看家护院,她们也很上心,“外人要想偷这个院里的东西,想也别想。”“有个提法叫居民自治,我觉得这个院子就做得很好。”牛巧青说。

○链接

老姐妹们自己总结的“养老新模式”

老邻居老同事结伴居家养老,张若兰说这是最省钱、省心的办法。她给记者举了个例子,好一点的养老院四五千元,退休金不够,还得给子女们添麻烦。1000多元的,没有图书馆、医务室、活动室,对于她们几个从事了一辈子教育工作的退休老师来说,“不看书不看报的日子没法活。”再说请保姆,老人生活自理,请个做饭、洗衣、打扫家的保姆,也得花2500元左右。现在她们几个在一起结伴,这些事互相帮着就做了,不花一分钱,还其乐融融。

本报记者 田小丽

中国小伙伴手机版游戏

伊洛纳破解版

梦幻家园破解版无限星

守护雅典娜正式版